网站地图

高血压如何用拔罐处理?

拔罐疗法是我国最古老的外治疗法之一。它是以各种罐为工具,利用燃烧、蒸气、抽气等方法,使罐中形成负压,吸附于人体特定部(穴)位,产生温热、负压等剌激,造成局部充血、瘀血现象,达到扶正祛邪,调整阴阳,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。拔罐疗法具有历史悠久、操作简便、适用广泛、疗效显著、经济安全、痛苦少等特点,一直深受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喜爱,是家庭自疗的良好疗法。

1、痰浊阻滞型高血压:症见头晕目眩或头重如蒙,胸脘痞闷、倦怠嗜卧,肢体沉重,食少多寐,恶心呕吐,时吐痰涎,大便溏,舌体胖大,舌质淡,苔白厚腻,脉弦滑或缓。

【主穴】曲池、足三里、丰隆、三阴交、阴陵泉。

【配穴】心俞、肝俞、胃俞。

(1)患者首先取仰卧位,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曲池、足三里、丰隆、三阴交、阴陵泉上,留罐10~15分钟。

(2)再取俯卧位,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心俞、肝俞、胃俞上,留罐10~15分钟。

2、气滞血瘀型高血压:症见头晕目眩,头胀,头痛,痛有定处,急躁心烦,胸闷胁痛,腹痛拒按,面色黧黑,口唇紫黯,肌肤甲错,或皮肤有瘀点、瘀斑,口渴欲漱而不饮,舌紫黯,或有瘀点、瘀斑,脉弦涩。

【主穴】曲池。

【配穴】足三里、三阴交。

(1)用毫针针刺曲池,留针5分钟,以针刺部位为中心拔上火罐,留罐10~15分钟。

(2)再用毫针分别针刺足三里、三阴交,留针5分钟,以针刺部位为中心拔上火罐,留罐10~15分钟。

3、肝火上炎型高血压:症见头晕,头痛,头胀,耳鸣,面红目赤,口苦咽干,胁肋胀痛,烦躁易怒,多动不安,寐少多梦,大便秘结,小便黄赤,舌质红、苔黄、脉弦有力。

【主穴】督脉的大椎——腰俞。

【配穴】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——白环俞。

(1)患者取俯卧位,充分暴露背部,沿督脉的大椎——腰俞的经脉上涂抹适量的润滑油,然后将罐拔在背部,沿经脉线路上下来回推拉走罐,直至皮肤潮红或出现紫红色瘀血为止。

(2)患者取俯卧位,充分暴露背部,沿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——白环俞的经脉上涂抹适最的润滑油,然后将罐拔在背部,沿经脉线路上下来回推拉走罐,直至皮肤潮红或出现紫红色瘀血为止。

4、阴虚阳亢型高血压:症见头晕目眩,头痛,或头胀,耳鸣,眼花,两目干涩,颧红盗汗,五心烦热,口干,烦躁易怒,失眠多梦,腰膝酸软,足跟痛,遗精,夜尿频,舌红,少苔或无苔,脉弦细数,尺弱明显。

【主穴】气海、足三里、风市、心俞、肝俞、胃俞。

【配穴】肾俞、腰俞、命门、志室。

(1)患者取仰卧位,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气海、足三里、风市上,留罐10~15分钟。

(2)再取俯卧位,用闪火法将罐吸附于心俞、肝俞、胃俞、肾俞、腰俞、命门、志室穴上,留罐10~15分钟。

注意事项

1.要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舒适的体位及火罐的大小。

2.操作时要进行严格的消毒,以免感染或交叉传染。

3.皮肤有溃疡、水肿、过敏、出血倾向者及大血管相应部位不宜拔罐;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拔罐;6岁以下儿童、70岁以上老人禁用。

4.上次拔罐出现的瘀血现象尚未消退之前,不宜在原处拔罐。

5.拔罐时应注意不要使患者受冷、受风,以防感冒。

6.要注意拔罐的手法及时间。